•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一份关于土家族丧葬习俗的田野调查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18-05-19 浏览:

      民间谚云“南摆手,北跳丧”,分指聚居于湖南的土家人喜跳摆手舞,湖北鄂西、鄂西南的土家人喜好跳丧舞。长期以来,有不少学者对土家族的跳丧习俗有着浓厚兴趣,并作过一些探讨,但他们所依据的田野作业资料,却相对匾乏。笔者是土家族人,曾对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土家人的丧葬活动作了一次全面的实地调查。本文将对土家族丧葬仪式的调查过程,作一个比较详尽的描述,以便为研究土家族的丧葬民俗提供更多的第一手资料。
                                          上海周边墓地太仓公墓双凤纪念园

    1997年8月12日,我怀着对土家族跳丧习俗的浓厚兴趣,来到跳丧习俗最盛的古镇—资丘,进行民俗调查。我找到一位当地的“百事通”—60多岁的田加耀老人进行采访。田家耀老人(61岁,农民,高小文化,掌鼓师,红白喜事司仪,跳丧高手)听我讲明来意,便说正好距此四十余里高山上“老”了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家耀老人说“找不如撞,走,跳丧去”,“一听说跳丧,我浑身都是劲”。我问他这家人我们并不认识,会不会受到冷遇?他说:“没有那规矩。常言道‘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相反,陌生人去了还会被认为是贵客,是瞧得起人家。”我问跳丧现在在这里是否还盛行?他说:“现在比以前更盛行,以前政府认为是迷信,现在政府也不干涉了,几乎每个人都会跳。年轻的份们也喜欢跳。丧礼中就是要跳丧,‘一打丧鼓二帮忙’,首先就是打丧鼓,帮忙还在其次。”我问为什么土家人喜欢跳丧,家耀老人说:“这是民族文化,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当然要继承啦”。采访路上,我从家耀老人口中了解了当地土家族葬礼的一般步骤与规矩。如下:

    烧落气纸这是葬仪的第一步。亡者生前要子女准备好“落气纸”,这是死者到阴间的通行证。土家人认为老人落气后,魂魄未散,还能知道子女的活动,子女在他(她)的床前架起一个铁锅,跪着将“落气纸”一张一张地丢在锅中焚烧,边烧边念老人生前的功德和老人的生庚八字,落气时辰以及所亡之地,认为其是通知阴司知道他(她)到阴间报道。烧完后才能放声大哭。亡家在门口放铣三声,算给周围的乡亲报信,同时也给老人送终。周围的乡亲听到铣

响,纷纷自发前来帮忙。主家派人去请“都管”(即白事司仪),请“八大金刚”(抬棺材的人,必须是有儿有女、身强力壮的男子),请响匠班,请人帮忙去给远处的亲戚家报丧。

    报丧与妆洗报丧人为有子有女的中年男性,腋下倒夹一把雨伞,到亲戚家进门前先和主人打招呼,待主人注意后将雨伞特意放在门外。看到此动作,主家知道了事由,端茶送水招待报丧人,请报丧人吃碗鸡蛋,送其出门后才准备奔丧。在报丧的同时,主家请来“收硷人”帮亡者抹澡、穿衣。“收硷人”必须是儿孙满堂之人,一般是男“收”男,女“收”女。“收硷人”到井水塘烧纸钱、请水神、念亡者生前功德、落气时辰等,请水神原谅。打水回来烧水给亡者

洗澡、穿衣,这其中有讲究:女死者用红布抹澡,前抹三下背抹四下,象征性地从百汇穴向后梳三下头;男死者用白布抹澡,前三背四(前为阴,背为阳),用剃刀从顶门至百汇示范性的刮三下,抹澡从脚到头,男左女右。算是给亡者梳洗打扮。穿衣:孤寡老人、天亡人衣不能多于五件(因为他未过五福,无家、无福、禄、寿,没有五子登科);穿衣最多不能多于十七件(认为最初的法律不过十八条)。衣穿一般穿单不穿双,上七下五;上五下四;上四下三;上三下二。鞋穿三柱香”(布鞋只有三条纹路),衣鞋忌青色,忌穿短装、皮毛,衣裤不能有斜纹(意防后代走斜路)。穿衣从鞋向上穿,袜、裤、衣,最后穿鞋、戴帽、围围巾。盖上“蒙脸纸”。妆洗完毕。

    迎尸上塔选择时辰,由“八大金刚”将亡者抬到堂屋,抬时不能碰床、墙、门,意防鬼魂留屋。按金、木、水、火、土选择放尸方位,将尸体先放在翻着的棺盖上。同时,屋内掀床、揭帘,将床铺稻草、死者衣物抱至大路口烧毁,被褥翻晒屋外。将灵位写好,准备入材。棺材底讨六户人家的灶灰,用灰垫底抚平,小杯插印,印上亡者卒时年龄,铺上火纸,意防人盗墓。圆竹削“岁竹签”,亡者多少岁,削多少根,要正好将一根竹削完。缠上白纸,男亡者的“岁竹签”用竹筒装,女的用青桐树绑。棺材内放柏、松树做枕头,象征“白头偕老”、“松柏长青”,灵魂可以转世投胎。老人入材后,脚用线捆住,称做“捆脚索”,防亡魂逃走。“香烟袋子”放入“落气纸”作为阴的盘缠。

#p#分页标题#e#

    升枢堂屋正中前放大桌,后放柜,桌销大口(桌锲口)、棺口对着大门(意即防鬼魂回来,让他(她)走出去,且保佑后代是“书香门第”)。将棺材抬上桌、柜,四角用火纸垫好。这时就可以接受祭拜了。如果亡者和后人的生庚相合或者是“红煞日”,尸体就得被迫停放数日,叫“睡铁床”,祭拜者只能拜空棺材。

    来到丧家,按当地的规矩,进屋前我们点燃了预先备好的鞭炮,一路燃放到稻场,主家以震耳欲聋的三声铣响以示答谢。进入灵堂,立刻有人高喊:“孝家陪拜啊”。我们对着灵牌三叩首,旁边齐刷刷的跪着孝男孝女三人,当我们起身时,旁边又有人叫“孝家回礼啊,小盘子筛茶、装烟啦”。亡者孝家男女都过来叩头表示感谢。

    灵堂摆在正屋。两张大木桌上供着黑漆漆的棺材,棺材前供有灵位,桌下燃着长明灯。灵位和香火插在盛满黄豆的香升中,居于方桌正中。桌子的锲形口正对着大门,黑漆棺材的另一端是一张五斗柜(屉子被抽走),棺材盖上披一大红绸布,意即红白事。家耀老人告诉我:“桌前柜后的摆法,称为书香门第,意即愿亡者能福盟后人。方桌、五斗柜、升子必须是自家的(自家财富的象征),不能找人借;即使借东西,邻居什么都可借,这些东西都不会借出。这

是个忌讳。”这为土家女子出嫁时即便最寒酸的嫁妆也必须有大方桌和五斗柜的习俗找到了答案。棺材两边各有一根大竹筒,里面插着缠着白纸花的蔑竹,亡者81岁,上插81根“岁竹签”。棺尾朝前,棺头朝后(因为亡者高龄,是“顺头路”,亡者必须顺着走出去;反之,亡灵必会返回,久不离去)。棺材左旁,一只油漆斑驳的大牛皮鼓放在一个木盆上。这就是“丧鼓”。

    1.“打井”(开挖坟莹)

    下午3:40许,“白虎先师”到了墓地,孝子要去“打井”(开挖坟莹)。在离家半里路的山林里,我们见到了一位和善、说话柔和的、五十上下的精瘦男子(田家震,53岁,高小文化,第四代风水师)—他就是孝家请的“白虎先师”。在当地人的眼里,“白虎先师”这类人知阴阳、晓地理、通鬼神,有很大的神秘性,亡者后代的祸福、家族的兴衰,全在于他们选坟方位位置的正确与否。而坟莹方位、位置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家庭的发达、儿孙后代的前途,对孝家至关

重要,所以对“白虎先师”特别尊敬。因为“白虎先师”是亡者的侄女婿,与孝子是郎舅关系。按常理,他是值得信任的。

    “白虎先师”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C1踩山。“白虎先师”手拿罗盘,到指定的山上“踩山”。死者的生辰须与山向相合,叫做前望官山,后坐龙脉;龙脉与地脉相合之地,才是坟地。借助罗盘,“白虎先师”约选了半小时,终于选定一处,此地叫做“阴地一所,扦作葵山,丁向为莹”。此坟坐南朝北居于密林深处,透过树叶间隙,可以看见对面的高山。C2)祭山。“白虎先师”吩咐孝子将周围的杂草和障目的树叶砍去,用皮尺丈量好(井长、宽为九步半、四步半)。

点燃十二根香,分插选定坟莹四角,正中心点燃一沓火纸,毕恭肃立,口里念道:“……四水东流去,南柯梦里亡,白云风飘飘,何处是家乡……。跪拜三叩首,表明此地已为他所买,山神鬼怪不得打扰。然后他抡起锄头从右上角至左下角,从上到下均匀挖了八锄。每挖一锄,口中便念道:“一穴富并陶朱;二穴官贵状元;三穴人财两旺;四穴福寿双全;五穴钱粮千脉;六穴田地万千;七穴龙争穴地;八穴发达万年”。念完,挽草一把,丢于坟正中,再奋力一锄。念

道:“一锄挖开龙穴地”。将锄放于原地,对肃立一旁的孝子说:“可以开挖了”。孝子马上走过来磕头答谢,请“白虎先师”回屋体息。余下的事由“八大金刚”来完成。神秘的踩山踏坟仪式在缭燎青烟中结束。

#p#分页标题#e#

    在我们从墓地回到屋里时,由七人组成的响匠班刚好进门。一时间鞭炮齐鸣、铣响不断。A'r}}"呐、锣、钱、长号吹吹打打地进屋。响匠班先在灵堂吹打一番,对着亡者的遗像有节奏地鸣长号,由左至右绕棺一周,表示对亡者的敬重。然后退出灵堂,对着大门吹打一番,表示对主家的祈福、感谢,到专门为他们准备的桌边就坐,搭上一块白布(以示白事),抽烟、喝茶体息。

    2.祭拜

    下午五时许,陆续有客人来祭拜。祭拜者到亡家屋角时,点燃鞭炮,一路燃放至稻场边。主家放鞭、放铣三声,响匠奏乐响应答谢。祭拜者一跨入灵堂,早侍侯一旁的都信便高喊:“孝家陪拜啊”。祭拜者先从灵桌上拿火纸三刀,点燃,放于灵桌下,后退一步,双手合掌,三叩首,孝子左首陪拜,男陪男拜,女陪女拜。起身后,所有孝子再作谢叩拜,祭拜者屈左膝,右膝跪地回礼。完成这些,都信高喊:“小盘子筛茶、装烟啊”。接礼人将祭拜者引至帐房接礼登记、体息。

    晚上六时许,正当我们坐在稻场边听乡人讲一些轶闻趣事时,几声哀号打破了灵堂的闹哄。有人说:“姑娘回来了”。走进灵堂,亡者的两个女儿坐在地上,呼天抢地。旁人忙不迭地让出椅子让她们坐着哭。主家、帮忙的人皆走开不理。当地风俗,姑娘哭娘,天经地义,须哭一阵子才能劝。两个女儿哭约半个钟头,一些劝哭的妇女(包括媳妇)去劝。反复地言老人享福去了,哭多了,老人听见了会伤心。才将抽泣、喘息的女儿拉入内房歇息。

    家耀老人告诉我,哭是丧礼中的一种仪式,是一种表怀念的重要方式。哭分为三种:}1)集体哭。土家人丧礼中的集体哭只有五次:落气哭、女儿回门哭、入材哭、奠酒出殡哭、下世哭。其余时间,只能私下暗自垂泪。}2)出嫁女儿哭。当地俗:亲戚进屋哭,出嫁女儿望屋哭。出嫁女儿望见屋就要开始号哭着进门,哭一、二十分钟,才会有专门劝哭的妇女去劝。在劝哭声中就得止哭,当地谚云:“姑娘是个嚎丧棒”,长哭被认为不讲道理(因为是白喜事),会让人觉得亡者是冤死,易与当家兄弟产生矛盾。C3媳妇哭。土家人“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结构,媳妇是内当家,也是家庭矛盾的焦点。因此,老人的去世,人们都会想象是否与媳妇有关。无论老人生前媳妇怎样赡养,都会在丧礼上整治她,只是轻重不同。所以,丧葬中的媳妇必须小心谨慎地化解矛盾,否则引火烧身,数年内别想在乡中抬头做人。这是乡规舆论最严厉的惩罚。从某种程度上讲,丧礼又是各种矛盾、关系聚集、调整、化解乃至重新整合之

地。因此,媳妇在丧礼中尽心尽责,不停地向来宾哭诉亡者生前的好处,死时的详细经过,自己没有照顾好老人。以求得亡者和来宾们的谅解、同情。

    3.跳丧之夜

    晚8: 00许,屋外晚宴,灵堂里擂响了丧鼓,“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打夜丧鼓伴亡人”,热热闹闹的丧鼓之夜开始了,首先掌鼓的家耀老汉叫起板来:“请出来,请出来,请出一对歌师来,好生些打鼓,好一些跳,莫把脚步搞错了;叫错号子犹是可。搞错脚步逗人说,好汉莫与人说破。”这是丧葬歌的起鼓词。首先跃入场中的是两个“都信”,一人手里拿着几盒烟,嘻嘻哈哈地跳。两人配合十分默契,转身、扬手、摆臀、靠背、摇臂十分协调;一会儿背对半蹲,一会儿脚步呈半弓形。在旁人的围观中,又有几对汉子随着鼓点跃入场中,这些人的年龄约四十岁上下,农民打扮,一律古铜脸色,舞姿刚劲有力,脸上都是笑嘻嘻的,全没有哀伤的神情。灵堂里刹那间被跳丧和围观的人群挤得满满当当。站在前面的人纷纷下场,靠后的人掂着脚往前挤。10: 00许,跳丧逐渐进入高潮,跳的人越来越多,站在门边的人被挤出门外,灵堂内的人被挤进墙角。灵堂内几乎每个人都加入了狂跳行列中,场面渐进入狂热。有趣地是,各年龄层的跳丧者相互并不服气,年老的瞧不上年轻的;年轻的不服年老的,指出其错误或干脆上场挤走。大家虽都跳得汗流侠背、气喘吁吁,但却都不愿下场,有的跳者已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竞技性、娱乐性十分突出。我采访到当地桃山镇正在读高一的一名学生,问他为何喜欢跳丧,他说送亡人嘛,就是图热闹、痛快。我问这比跳交谊舞效果怎样,他说:“在城里,跳丧舞登不上大雅之堂。在农村更愿跳丧,狂放一些,跳得心里畅快一些。”家耀老汉对我们说:“年青的份们喜欢跳,跳得不好。”他指着场上跳的人,言某某的脚步错了,哪一个的节拍没有跟上。“那里比得上我们老家伙。”

#p#分页标题#e#

    “俗话说‘听到丧鼓响,脚板就在痒,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打夜丧鼓伴亡人’,‘人死众家丧,一打丧鼓二帮忙’,首先是打丧鼓,后才是帮忙。”正说着,这时掌鼓师又叫到:“要改调啊,要改调,跳一个虎抱头哇!古树盘根,老汉推车,‘懒婆娘晒浆,这是即兴表演的鼓调。此时,舞场上已有四对八人对跳。“虎抱头”,由两个舞者相互搭手于对方的肩上,头不时地左右晃动,身体不断大幅度地跳跃、挪动。嘴里发出“握—握一”的叫声,似乎在模仿两只老虎嬉戏。“古树盘根”舞者相互绕手,撞臀。“老汉推车”模仿推车的样子,两人有节奏地挺肚、摇臀活生生性动作。这是即兴动作,动作十分张扬、狂放。舞者进入了一种癫狂的状态,常常因舞者两人配合不好,逗得围观的人哈哈大笑。最好看的还是“么姑姐”,鼓师每领唱一句,跳者边跳起击掌、绕圈,边和“么啊么姑姐”,场面很壮观。旋律也非常美。突然,场上出现了一位妇女,一招一式,像模像样,她的到来似乎更激发了男人们的欲望,男人跳得更加起劲,场上一片欢腾,鼓师马上更换了鼓点:

    要改调啊要改调,

    改调要把别的叫,

    (叫):这山望到(那呀)山高呀喂,

    (接):(么哇哦姑儿姐呀喂,么哇哦姑儿姐呀

喂)。

    (叫):望到(一个)那山(是)

    (接):(姐的哦伙耶)。

    (叫):好茅草哇(么的姑儿姐呀),

    (接):(姐的哦伙耶),好茅草哇(么的姑儿姐)。

    割草还要刀儿快,

    捞姐还要嘴儿乖,

    站着的说得睡下来。

    这个号子不叫它,

    再把别的往上拿,

    丧鼓场上有些巧,

    脸白眼黑,

    不带荤的不热闹,

    姐儿生得一脸白,

    眉毛弯弯眼睛黑,

    眉毛弯弯好饮酒,

    眼睛黑来好饮酒。

    夜里无郎睡不得。

    “不带荤的不热闹”,荤鼓词调打了起来。男人跳得更起劲,不时地对那妇女做一些夸张的动作,逗得围观人群哈哈大笑,那妇女似乎不好意思,几次欲下场,都被汉子们拦下了。而掌鼓师不失时机地改调:“跳一个虎抱(哇)头(哇喂)”,“跳一个狗儿(哇)撒(哇)尿(哇喂)”。这些动作要求配合默契,动作整齐划一才能达到要求,否则丑态百出。汉子们围着女人跳,并不时做一些带荤的动作,那妇女有些扭扭捏捏几欲下场,都被热情的汉子劫住了,无论怎样也

冲不破围网,众人踏着鼓点围着她打趣、粗野地笑,整个场面热闹得达到了高潮,众人笑得前仰后合。原来是掌鼓师在“册”他们,完全成为一种原始生命力的狂情迸发和借助于丧葬礼的狂欢。我第一次看见女人跳丧,感到很奇怪,不是说“女人跳丧,家破人亡”的吗?问家耀老人,他说:“没这回事,我小时侯就看见过女人跳丧,那四暗(地方名,沿桃山上行十华里)的女人还跳‘花鼓子戏’,跳得满腿子都是劲。”他的话引起了众人的赞同,并告诉我某某、某某妇女蛮会跳,按家耀老人的话推算,至少六十多年前,这儿就有女人参与跳丧了。那么学术界所言“女人跳丧,家破人亡”,可能就是凭臆断而言的了。

    约到晚上11:00许,参与跳丧的越多,最多时达到十对,从灵堂排到了稻场。掌鼓师傅也换了几茬。下场的人稍加体息又上场。灵堂、稻场到处都是狂跳欢笑的人群。直到凌晨三点多钟,丧鼓才歇。

    4.游丧

    约凌晨4: 00许,游丧仪式开始了。游丧,庄严肃穆,是祭祀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游丧共有以下程序:C1)备菜。孝敬亡者一定要用最好的菜肴。一般由“咀长”(主厨人)亲自下厨,净手,烧火纸三刀,再才备菜。C2菜肴。一共九道菜。分别为头子菜、鸡肉、豆腐、过桥腊肉、蒸渣、肉元、羊肉、肉糕、虾米肉丝汤。C3)上菜。响匠班进厨房吹长号,全套家叶班奏响,屋外放铣三声。孝子端盘跟在响匠班后一起退出厨房,吹吹打打到灵堂。每次只端一盘菜。C4)游丧。进灵堂,高鸣长号,从棺材右开始,绕着棺材吹打一圈,然后绕“S”步退着返回,再绕“S”步返至棺材左首灵前的方桌前(方桌的方位、上下位置已被打乱),鸣长号。孝子下跪举盘过头,由“都信”放菜于桌正中央。然后起身低首与响匠班退出灵堂。如此反复共上九道菜,在上第三、六道菜时,响匠要各吹十二个曲调,以一种特殊的舞步—穿花,绕棺木十圈。第九道菜时,由右至左反复游三十圈,击丧鼓退着绕花至左首。意在召回亡者魂灵,享受子女为她准备的饭菜。九道菜上齐,“都信”撒酒三杯,分敬天、地、母,孝子烧纸磕头。稍待片刻,响匠班吹长号,快速撤席。CS)喊魂。夜深人静时,“白虎先师”手拿黄符到田野不停地喊:“回来啊,回来啊”。声音凄惨,令人魂怖。

    5.闭硷出枢

#p#分页标题#e#

    第二天清晨,和衣而卧的我被响匠班的长号、唢"呐、钱鼓声惊醒。这时,鞭铣齐鸣,新一天的祭祀即将开始。这一天亡人要上山,是主家生离死别之时,忌讳颇多,人们脸上的笑都是淡淡地,夜里的狂欢恍然如昨,昭示着凄惨悲痛的奠酒仪式的到来。

    天渐亮,人渐多。约9: 00许,备硷开始。(按土家人风俗,亡人上山掩埋不能过午时。午时后,亡人的魂灵不能入阴司,成为游鬼。所以必须在午时前入土。)“都信”在灵堂高喊:“孝子们奠酒啊”,所有人立刻围进灵堂,一时间,响匠家业、鞭铣齐鸣,号哭声四起。孝子们先向灵枢三叩首,所有人(包括响匠班、“白虎先师”和所有帮忙的人)逐个拜祭磕头。奠酒完毕,“八大金刚”将棺盖打开,叫道:“孝子们来看一眼啊”,哭得东倒西歪的孝男孝女扒着棺沿看亡者

最后一眼,此时,金刚们不时提醒孝子们不能将泪水落入棺内,据说是亡者见泪后,舍不得离开,魂灵不走。亡者即将入土,给后辈留下的心理和生理上的恐慌达到高潮。10: 20许,封硷开始。“八大金刚”盖棺“刮纸口”(用红漆、浆糊等混合的粘液),其中一人将亡者重新整理一遍,拿出“香烟带子”中的“落气纸灰”和打狗耙及其它物什,抽出“捆脚索”,用“蒙脸纸”包好丢出门外,此物最忌打在人身上(亡魂附体)。封硷完毕,用粗大的“捆丧蔑”捆住。“八大金刚”将棺木手抬出门,放于稻场上,用粗大绳索捆牢,粗杠抬起,准备上山。

    6.上山掩埋

    随着几声震耳欲聋的铣响,上披大红绸、黑漆漆的棺材在“八大金刚”齐喝一声“起”中,浩浩荡荡的送丧队伍中出发了。送葬队伍一出发,留在家里的人迅速将屋内、稻场洒水清扫干净,以防亡者灵魂返回。走在送丧队伍最前面的一位老者,手提装满黄豆、纸钱等物什的大斗,一路抛洒着纸钱、白米引路。铣手紧随其后,接着是手捧灵位的两位孝子:一位孝子捧灵,一位孝子手撑着雨伞护灵(这一点我感到很奇怪,在好几次的土家人丧礼中,我都见过类似的情景。是否为了保护亡者,或者说是死人见不得阳光不得而知)。响匠班紧随棺后,送葬的人们则跟在棺材后面。棺材的后面拖着一根粗绳,他们称其为“社绳”。下坎时,众人在棺材后面帮忙拉“社绳”;上坎时,又在前面拖。在抬棺路过的险处,我也加入了拖拉“社绳”的行列。上午11:20左右,孝子们已到达墓地,跪在井边迎接棺木。此时,距墓地不远的抬棺人却老晃悠悠地不到墓地。他们之间不停地你责怪我,我嘲弄你,就是在原地抬着不往前走。旁边的人说:“在整孝子们了”。果然,跪在墓地边的孝媳、孝子又返回“八大金刚”面前,不停地磕头,陪说好话。“八大金刚”嘴里边不停地客套,假装怪这个同伙没用力,那个没好好抬,眼见着孝子孝媳不停地磕头,就是不向前挪脚。这样闹了十余分钟,才磨磨蹭蹭地向墓地走。棺木到达墓地后,“白虎先师”跳进井内,将装黄豆、纸钱的斗放于井正中,画出天圆地方的八卦图。画好后,“白虎先师”吟唱了长长的一段祭文。然后吩咐死者的子女儿孙跪于井边,牵起衣角接他洒的禄米。禄米中有一些钱币,谁接到的钱币多,谁得到亡者的福佑越多。他站在井中边洒边念:“手提黄金斗,脚踏凤凰窝。吾今画八卦,后世能登科。白米洒向东,代代儿孙在朝中。白米洒向南,代代儿孙做高官。白米洒向西,代代儿孙穿朝衣。白米洒向北,代代儿孙朝中客。……念完之后,“白虎先师”背对孝子,从头顶举过斗,孝子争抢着拿斗。据说,谁先拿到斗,谁越容易得福。接禄米的孝子们将钱币收好,将禄米倒入斗中,无论多少,一律带回家,第二天“圆坟”后煮稀饭喝下,其目的是为亡者解罪。禄米洒完,“白虎先师”在井的四角及中央各烧纸四刀,名为“暖坟”,即为亡者买地。边烧边吟:“……良辰已步,日居将架,用真主道,无惊无步……。吟完起身,拿出冥府地契一张,抑扬顿挫地念了起来,井两边各站着一位“都信”手拿酒瓶听“白虎先师”念一段,就向井四周洒酒。念完后,将此文放到井中央的八卦图上,然后叫一声:“下世”。孝子们立刻号陶大哭起来,“八大金刚”赶开号哭的人们,迅速将棺材放入井内掩埋。孝子们又开始挨个磕头,并不停地挽留离开的人们到家吃午饭。按习俗,除“白虎先师”、“八大金刚”、直系亲属和帮忙的人会再回孝家吃饭以外,一般的送丧人也就各自散去了。至此,大型的丧礼结束。

    7.回灵及祭祀

#p#分页标题#e#

    12:30许,孝子们、响匠班护灵回家。留在家里的人将十数条板凳依次排开,一直延伸到灵堂灵位桌边。每一条板凳后面跪着一个面朝门外的孝子,将灵牌逐一举过头顶,依次向后传递直到灵桌灵位上。孝子们磕头烧纸,叫做“回灵”、“安灵”。“回灵”完毕,孝子们磕头送走响匠班。下午4: 00许,新坟筑好,“八大金刚”及帮忙的人在孝家吃了午饭,便渐渐地散去。

    第二天凌晨,孝家至亲要为亡者“圆坟”,孝家及至亲到新坟前添土、放鞭、烧纸,给亡者送钱。用衣角捧土,绕坟一圈将土洒于新坟上,将祭祀亡者的饭碗倒扣在坟头。忌谈笑、碰新坟,悄悄地来,悄悄地回去。“头七”中,每顿饭前在灵前供饭、烧纸,唤亡者回家吃饭。“头七”、“二七”、“三七”、“四七”、“五七”都要举行祭祀。“五七”满时,所有直系亲属及亲友又回聚丧家,隆重奠祭一番。亡者周年、过年过节也要烧纸、供饭祭祀。直到三年期满,丧家请道士“做斋”,其程序与丧礼一样,叫做“出灵”。道士将蓝底白字的灵牌烧掉,换上红纸黑字的灵位,此时,“白喜事”就完全成了“红喜事”。三年期过,亡者入祖坟,当先祖一样地祭祀。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