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殡葬文化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西方哲学影响下的西方生死观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22-10-31 浏览:

    西方哲学从一开始就非常注重对生死问题的考量。许多西方古代哲学家对生死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他们的观念影响了西方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是西方殡葬文化的根本,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苏格拉底。

                            双凤纪念园,上海公墓

       258.JPG

    苏格拉底(公元前496到公元前399)生活在古希腊文明由盛转衰的时代,当时的人们因为惧怕死亡而转向追求物质生活的享受却忽略人的个性和精神追求,在这种情况下苏格拉底发表了自己对于生死问题的独到看法。他认为,人们惧怕死是因为人们不了解死亡,他说:“对死亡的无知是最大的不幸,这种无知是最糟糕的无知”。对于死亡,苏格拉底有两种理解:一种是,肉体与灵魂俱灭,如同无梦的睡眠一般;另一种是,肉体毁灭而灵魂永恒。这两种情况对人来说都是难得的幸福与解脱,并且他用自己的生命向人们证明死亡并不可怕。苏格拉底对死亡超越的和人生的哲学思想后来为基督教所继承,对欧洲的“简丧薄葬”传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宗教(主要是基督教)和近现代发展了的科学技术的影响下,西方现代哲学对人的生命和死亡也有了更深刻、全面的认识,为现代人理解死亡,寻找对死亡的心理诉求奠定了基础。

    叔本华认为人性体现出最大特点是生命的强烈欲求,对人来说最重要的莫过于保存生命对抗死亡了。死亡之于人生是一个无可逃避的事实,但是生命的意志会一直存续,并受到大自然的极力保护。因此,面对死亡人不应恐惧,因为死亡并不会影响生命意志。他否定了基督教所宣扬的人死后复生、灵魂不灭的现世、来世说,对人类生命的存在有较为客观的认识。此外,叔本华的生死观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在他看来,欲望是人们痛苦和惧怕死亡的根源,如果人们没有求生的欲望,没有享乐的欲求,那么一切就都会是自然而然的。只有彻底抛弃欲望,才能够做到真正的“在死亡中生活”。

    尼采的生死观是一种激情主义、高扬个体生命价值的现实主义生死观。他的哲学观点中有关人的生死观的论述首先也是对基督教的批判。在尼采看来,人死就是生命的结束,没有什么灵魂和上帝。他第一个公开宣布“上帝死了”,认为人类只有求诸自身,才能具有新的生命、新的人生,实现人类的价值。他的生死观高扬生命的价值,呼吁人们勇敢地面对死亡,只有不断排除自己身上趋向死亡的东西,才能创造不灭的永恒。

    当我们想要了解西方文化中对待“生”的态度时,我们发现他们总是将“生”与“死”紧密联系起来。这就是为什么说西方文化是悲剧文化。西方文化认为死亡是生命的目的,倡导在走向死亡的历程中生存、生活与发展,自主地承担和履行权利和义务。弗洛伊德说:“要想继续活下去,就先做好死的准备”。只有做好死的充分准备,才会感受到生的可贵、生的价值,才会分秒必争充实人生。当代西方存在主义先驱海德格尔认为,死亡是人存在的一种方式,死笼罩、覆盖、贯穿整个人生的过程,并决定着生的内容、内涵、价值和责任。所以海德格尔的死亡哲学也叫“责任哲学”,它不单纯论述死亡,而是由死反观生,分析死在人生中的地位和影响。西方文化对死的看法,促使人们有勇气正视死亡、认识死亡、接受死亡、思考死亡,并以死来反思生的价值、生的意义。这种生的价值、生的意义是与个人的成功、个人价值紧密结合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己与人的权利日益结合起来。所以,西方人更注重‘性”的权利与个人发展。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