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殡葬文化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理论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24-04-18 浏览:

    (1)原始社会的丧葬观念

    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品低下,人们对自然现象无法解释,人们就幻想一种超自然的力量主宰自然现象,即万皆有神。除了万物有神的信念外,原始先民另一信念是灵魂不灭,人活的时候,魂与体合二为一,死后灵魂也不死。祖先崇拜与灵魂不灭的观念是紧密相连的,先民人为的灵魂不会死,灵魂能福佑活人,更加促进了对祖先的崇拜,因此以后入葬的讲究就越来越复杂。

                         太仓墓园,双凤公墓,双凤纪念园,

         278.jpg

    (2)商至西汉时期的丧葬观念

    商人的生死观,在殷商时代,以上帝为中心的诸鬼神系统已经形成。周人的生死观与商人一样,也是把鬼神崇拜当做头等大事,但其迷信鬼神的程度要比商代轻的多。春秋战国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发生很大的变化,对“灵魂不灭”观点产生怀疑,要求摆脱过去“上帝”的主宰,转向“神无主”,但是此观念还不能动摇人们信鬼神的传统观念。商人是我国厚葬之风的第一次高潮,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厚葬时期,周人把丧礼也看得特别重视;荀子在《荀子·礼论》中说:“礼者,谨于治生死者也。生,人之始也,死,人之终也。终始俱善,人道毕矣”,也就是把死者看得和生一样[29]。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有识之士提倡薄葬,孔子是最早主张薄葬的;择吉日下葬的习俗在汉代更为流行。由于从春秋战国时代开始,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对哀子顺孙行为的积极表彰,“孝”在一般人的观念中已经成了一种值得夸耀的荣誉,但在执行“孝”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人们把表现孝道的方式与崇尚奢侈浪费的风气结合在一起,认为孝就是要在丧葬祭祀中用丰富的物质形式来体现。

    (3)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丧葬观念

    这一时期,儒家、道教、和佛教对丧葬观起到了深远的影响。东汉时期,儒家讲究的孝道和厚葬之风更加流行,孝道观念对当时的丧葬习俗产生了极其深远而巨大的影响。秦汉时期厚葬之风更加盛行,传统的灵魂不灭观念进一步发展,深深的渗透到社会的各阶层。以及佛教的灵魂不灭、六道轮回、因果报应等成为了普遍的社会心理和意识。骊山秦始皇陵园基于此观念在陵园设施的建设上,布局合理,秩序井然有序。西晋沿袭曹魏之风,薄葬。东晋帝后的葬事也遵循西晋,实行薄葬。魏晋南北朝时期,薄葬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也是中国封建社会丧葬最为俭薄的一个时代。

    (4)隋唐宋时期的丧葬观念

    融合了儒、释、道三教的丧葬观念,我国丧葬观念在这一时期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儒家的孝道是后来中国文化的特色之一。佛教在唐宋时期达到鼎盛时期,永亨《搜采异闻录》也说:“自释氏火化之说起,于是死而焚尸者,所在皆然。”由此可见佛教的丧葬观和“火葬法”,己对国人产生巨大的心理冲击,它改变了人们的丧葬观念和丧葬方式。唐代,道教日益盛行,从而构成了道教完美的信仰体系。在佛、道二教的影响下,中国人的生死观念在这一时期形成了完整的体系,蹂合了儒家慎终追远的孝道,佛教的轮回、因果报应观,以及民间道教的鬼神观。

    在加上唐代的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厚葬之风兴起,主要是帝陵的营造等,这一时期崇尚厚葬,民间厚葬之俗现象严重。

    (5)元、明、清时期的丧葬观念

    中国的丧葬制度至元代,以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然“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是蒙古族,蒙古帝王葬后灭迹,不留坟丘的习俗,元代的不封不树,是丧葬观念的进一步发展。明清时期主要表现在帝王对自己陵寝的进一步重视,整体布局上出现一墓独尊的特点,并且选址在风景优美,山水格局完善的山势进行建陵,对陵寝建筑同样重视,有祭祀的集中建筑区,这是陵园建筑的主体部分,其间有祭殿,寝殿、享殿等,主殿旁边有配殿,前面设有焚帛炉以及大门等等,殿后面有祭坛等(aa7。如清朝东陵、西陵,光绪崇陵就成为我国帝王陵墓的集中体现。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