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行业新闻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以简淡包具无穷—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解读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18-05-19 浏览:

          斯蒂芬·茨威格(Stefan Zweig, 1881 - 1924)出生在奥匈帝国一个犹太富商之家。他 从小热爱文学,成年后更以出众独特的才华和 勤勉不懈的努力成为了令世界瞩目的语言艺术 大师。他的舒个陌生女人的来信》(1919), 十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1922), 像棋的故事》(1941)等小说被相继译成多种 文字,至今仍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他的(} 大师》(1919),画像》(1928)等更是二十 世纪传记文学的巅峰之作。一九四二年二月二 十二日,茨威格和妻子为了抗议法西斯在巴西 自杀,巴西为他举行了国葬,并将他安葬在己 故巴西国王彼得罗二世的墓旁。在世界文学史 上,从来没有一个客死异国的文学家享有这样 高的礼遇。
                                                                    上海公墓上海墓地太仓公墓双凤纪念园

以简淡包具无穷—茨威格世间最美的坟墓解读


        《 世间最美的坟墓》是茨威格的散文代表 作之一。文章的副标题纪一九二八年的一次 俄国旅行”点明了写作时间和背景。一九二八 年,列夫·托尔斯泰(1828一1910)诞辰一百周 年。这年春天,茨威格撰写的托尔斯泰传出版 后,很快风靡包括俄国在内的欧美各国。九 月,茨威格应前苏联作家协会的邀请,随同奥 地利作家代表团赴俄参加纪念活动。在为期十 四天的俄国之行中,茨威格不仅出席了在莫斯 科大剧院召开的纪念列夫·托尔斯泰百年诞辰 晚会,在会上作了题为托尔斯泰与外国”的 专题发言,参观了托尔斯泰故居,而且还走访 了前苏联的工厂、农村、学校,与学者文人和 普通老百姓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交流。
           对于第一次来到俄国(并且是经历过十月 革命洗礼的俄国”)的茨威格来说,所见 所闻无不新鲜奇异。然而,本文一开篇就告诉 读者: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 ·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与一般 人理解的隽伟”憾人”大相径庭,接下 来,作家描述道:托尔斯泰墓叹是一个长方 形的土堆而己,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 株大树荫蔽”。为什么称颂这个实际上不过是 吐堆而己”的坟墓金伟”感人”了作家 没有直接修补这一叙述矛盾,转而记述了托尔 斯泰外孙女的谈话内容:坟墓完全是按托尔斯 泰生前的愿望修的,而托尔斯泰这一选择的出 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追寻幸福。
          这段谈话内容是全文的文眼。它提示读 者,这个实为吐堆”的坟墓之所以被作家赞 誉为世间最隽伟”、最感人”美的 坟墓”,就是因为它包孕着托尔斯泰一生对幸 福的独特理解和执著追求。
         以一般人的眼光来审视,擎福”,对于 列夫·托尔斯泰来说,似乎是与生俱来的。一 八二八年九月九日(俄历八月二十八日),托尔 斯泰出生在莫斯科以南二百俄里的一个名叫亚 斯纳雅·波良纳的贵族庄园。作为显赫的贵族 世家之子,他命中注定只能做尊贵的伯爵。十 九岁,兄妹五人分家之后,他成为了拥有一千 四百七十俄亩土地①和三百三十个男性农奴的 大地主。约三十年后,他凭其文学天才又将自 己的财富翻了两番。三十四岁,终于厌倦了自 由放纵的单身生活,他便领着所爱慕的比自己 小十六岁的索菲娅小姐步入婚姻殿堂。他很爱 孩子,索菲娅为他生育了十三个儿女。他的身 躯似乎是上帝在心情最好的时候特别制作的。 罕见的坚实、灵敏、健康。游泳像一条鱼, 骑马像一个哥萨克,收割像一个农民”②,七 十岁穿着冰鞋灵活地飞驰在滑冰场;七十六岁 好奇而兴奋地学骑自行车;八十二岁,即将与 死神共舞,还威风凛凛地扬鞭驰骋。对于这个 异常健康的身躯来说,不论是一天伏案写作十 小时,还是像农人那样一天耕田十小时都不会 疲惫不堪。当然,上帝不会忘记赋予他绝顶的 智慧才华。他十六岁考入大学,因为觉得听教 授们讲课不及自己读书有意思,十九岁就永远 地退出了大学课堂。四年后,这位跟着哥哥来 高加索战地寻求刺激和浪漫的青年军官产生了 创作冲动,开始在炮火的缝隙间写小说。翌 年,他将处女作矍年》(1852)寄给当时俄国 最有影响最具权威的现代人》杂志,主编涅 克拉索夫一眼就认出了此乃天才之作。一发表 旋即轰动文坛。此后,在人们惊叹、倾慕、崇 拜中,他的一部又一部名作:沙年》 1854),倩年》1857) ,截争与和平》 1863一1869),按娜·卡列尼娜》1873- 1877复活》1889一1899)等等,如滔滔 洪水,奔涌而出。他的名字响彻俄罗斯、响彻 欧洲、响彻全世界。晚年的托尔斯泰己经被不 少崇拜者尊为圣人,其一言一行都被人毕恭毕 敬地记录下来。不少与他生活在同一个世纪的 俄国文豪,因为批判现实而遭到沙皇政府的残 酷迫害—普希金被流放;陀思妥耶夫斯基曾 经身着白色的尸衣被绑在死刑柱上;高尔基多 次被捕等等。托尔斯泰对现实的批判比谁都激 烈,他的不少论著被定为禁书,亦有不少人因 传播或阅读他的书被关进大狱。可是,因为他 的名气太大,以至于残暴成性的沙皇从来不敢 动他一根毫毛。沙皇只能忍气吞声,托尔斯泰 伯爵可用不着委屈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一辈子 都在独立自由地呐喊、写作和生活。对此,沙 皇的御用文人苏沃林曾在日记里哀叹:我们 有两个皇帝,一个是尼古拉,一个是列夫·托 尔斯泰。他们两个中间谁更有力呢了尼古拉二 世拿托尔斯泰毫无办法,不能动摇他的宝座一 下,而托尔斯泰,毫无疑问,却正在动摇尼古 拉的宝座和他的皇朝。
         身份、地位、财富、爱情、家庭、健康、 天分、成就、声誉,对于许许多多人来说,这 些东西中的任何一种不都可以成为一生所追求 的库福”么了托尔斯泰拥有这一切,还能不 幸福,还需要再去追求幸福么了是的,托尔斯 泰一生中的多数时光都浸泡在追寻幸福而不得 的痛苦中。他说,附幸福的渴望”是构成 我的生命之本质……但这幸福不是我个人的, 而是整个世界的”①。他在日记里写道:肇 福有两大类,即乐于行善者的幸福和爱好虚荣 者的幸福。前一类幸福来自善行,后一类幸福 来自命运。”⑤在这两类幸福中,惟有前者才 是高尚真实的:叹有爱和自我牺牲才是真正 不受环境影响的惟一幸福!”⑥显然,他己经拥 有的一切都不过是朱自命运”的虚假幸福, 而他这一生孜孜以求的是让整个世界”都充 满阳光的行善者的幸福”。
         对于他来说,爱和行善的对象首先就是自 己身边的穷苦农民。从青年时代开始,他的幸 福理想就是填平地主和农民之间的鸿沟,让所 有的农民、所有的人都得到幸福。十九岁,成 为农庄主之后,他立即满腔热情地开始了农事 改革。但农民不相信会有这样善良的老爷,不 进他专门建的医院治病,不用他买来的播种 机、脱谷机。农事改革失败后,托尔斯泰又想 通过兴办教育来造福农民。从一八五九年秋到 一八六三年,他先后在亚斯纳雅·波良纳和附 近农村陆续开办了二十余所农民子弟学校,免 费招收所有愿意就学的农民孩子。他不但为孩 子们招募了教师,而且还亲自给孩子们上课。 为了编出一套适合于农民孩子学习的好教材, 托尔斯泰不仅阅读了大量的各国民间文学作 品,而且曾努力自学物理学、天文学等自然科 学。一八七五年,他编写的新启蒙课本》出 版后获得极大的成功。然而,俄国农民的生存 处境每况愈下。到底怎样才能消除农民的贫 困,得到行善者的幸福”呢了到了八十年代 初,托尔斯泰的世界观发生了一场激变。他深 刻地认识到,不合理的社会制度是造成广大农 民不幸的根本原因。因此,他在自己的文学作 品和一系列论著中对沙皇俄国的专制制度、土 地私有制度、官办教会以及资本主义制度进行 了猛烈而彻底的批判。与此同时,他对自己的 贵族生活方式进行了深刻的反省:作为现行罪 恶社会制度的得益者,他的徕自命运”的
         库福”生活本身就是对贫苦农民的犯罪。
         看见成千的人在挨饿,挨冻,受辱,我不是 用头脑,不是用心灵,而是用我的整个生命懂 得了……过着这种奢侈生活的我不但是罪行的 纵容者,而且还是罪行的直接参与者。”⑦于 是,他向全社会倡导贵族平民化,并身体力 行,付诸实践。从八十年代开始,他尽量不要 仆人伺候,每天黎明即起,自己料理家务:收 拾屋子、去井边打水、劈柴、生炉子、锯木头 等,甚至还购买了一套制鞋的工具,在自己的 书桌附近设置了一个工作台,拜一个鞋匠为 师,认真学习制鞋和修鞋的手艺。他辞去了一 切社会职务,常常穿着农民的服装,和农民一 起参加劳动:耕田、割草、运送粮草、盖房…… 有时,一天耕地十小时。一八)又六年在帮助一 位名叫阿尼西雅·柯贝洛娃的农妇运草时,托 尔斯泰的脚被大车撞伤,近三个月卧床不起。 在饮食方面,他戒烟戒酒,不吃肉,还常在田 头跟农民一起吃蘸盐的烧土豆和黑面包。
           然而,他仍然没有得到‘行善者的幸 福”。因为他和他的家人仍然占有着财产。
          我居然会糊涂到那样的地步,竟把用一只手 从穷人那里夺来成千上万而另一只手扔给随意 想到的人几个戈比称作善事……在行善之前, 我自己应该首先处在恶的外面,处在那些能够 不再作恶的条件之中。而我的全部生活却都是 恶。我就是给人十万,还不能站到那个能够行 善的地位上,因为我还会剩下五十万。只是当 我变得一无所有的时候,我才能做哪怕很小的 一件善事,哪怕是那一个妓女把一个病妇和她 的孩子照料了三天时所做到的那种事。”⑧他 领悟到,要实现平民化,就必须像平民那样不 靠祖传的财产仅凭自己的劳动生存。“难道 不能永远离弃当老爷的庄园吗了难道不能搬到 农舍里同劳动人民一起生活,像农民一样吃 饭,像农民一样工作,用自己的劳动,用自己 的劳动果实来养活自己了’他充满向往地写 道:这才是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顺的 幸福!”,⑨托尔斯泰打算将庄园和土地分给农 民,将作品的版权奉献给全社会,劝说妻儿子 孙都放弃财产,过朴素的、自食其力的劳动生 活。但妻子和一部分儿女始终没能理解更没有 接受他的思想。原本恩爱的夫妻因此而频繁地 争吵,原本和睦的家庭因此而矛盾日深。在极 端的痛苦中,一九一O年十月二十八日清晨, 八十二岁高龄的托尔斯泰终于离家出走。这位 与普通农民同坐三等车厢的老人在途中病倒。 病危中,面对救助他的医护人员,托尔斯泰叹 息:而农民呢了农民是怎样死的弥留之 际,他对身边的亲人说:吠地上千百万的生 灵在受苦;你们为何大家都在这里只照顾一个 列夫·托尔斯泰?’哪一九一O年十一月七日清 晨,这颗深爱着整个世界”的心停止了跳动。
          托尔斯泰曾经影响了整整一代欧洲人。关 于他一生苦苦追求幸福而不得的人生经历,不 论是撰写过托尔斯泰传的茨威格,还是与茨威 格同时代的广大读者,都耳熟能详。因此,在 这篇短文里,茨威格转述了托尔斯泰外孙女的 谈话内容之后,没有回顾他追求幸福的一生。 第二段的首句直接承接托尔斯泰外孙女的谈话 内容,点明因为后事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 望”,体现了他的幸福观,所以,他的墓成 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 坟墓”。接下来,文章正面描绘了托尔斯泰的 坟墓:它不留名姓,叹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 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 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这个名字 也没有”;它没有设防,雏都可以踏进他最 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 闭的”;它与大自然交融一体,复天,风儿 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 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 盖这片幽暗的土地”。这完全是一个最底层的 平民,譬如`'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知名的 士兵”的坟墓。借助于自己的坟墓,托尔斯泰 终于实现了生前没有实现的库福”理想— 彻底平民化。托尔斯泰墓体现了他对个人名利 地位的彻底鄙视,对整个世界”之幸福的执 著关怀;包孕着无与伦比的伟大、深厚与崇 高。文章结尾与开头相照应,肯定这个包容 着当代最伟大人物”之一的,小小的、隆起的 长方形”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 华装饰更扣人心弦”,也比拿破仑、歌德、莎 士比亚等其他伟人的墓家更剧烈地震撼着每 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而再次点明题 旨: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我国著名文学家王夫之说:‘以追光$}影 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肆 英国诗人布莱克有两句名诗七花一世界,一 沙一天国”。他们都认为文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在于以细微展示宏大。与托尔斯泰墓一样,《 世间最美的坟墓》艺术上的最大成功也在于 以简淡包具无穷。它通过描写一个最普通的坟 墓,不仅歌颂了托尔斯泰博大的人格、丰盈的 情怀,而且启迪着人们思索朴素与伟大、平凡 与尊贵、精英与大众、自我与社会、幸福与痛 苦、不朽与湮灭等难以穷尽的人生基本问题, 寻求生命的真谛。 (责任编辑:admin)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