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殡葬文化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殡葬制度改革倡导阶段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23-11-29 浏览:

    这个阶段,在时间起止上大约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在这一阶段,殡葬制度的改变主要体现在宣传火葬与丧事从简两个方面。

                            双凤纪念园,上海公墓

         273.JPG

    1952年,原内务部提出“墓葬改革”,主要内容包括迁毁私乱坟墓,建立公墓和火葬场。1956年4月27日,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当中样的以此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同志提议“所有的人身后都进行火化,不留遗体,并且不建坟墓”,并与多位领导人签署了实行火葬的倡议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倡导社会习俗改革,拉开了我国殡葬制度改革从土葬到火葬的序幕。与火葬情况相适应,国家开始兴建火化服务殡葬设施,建设了殡仪馆、火葬场等基础的殡葬设施。

    与对国家干预政策以及中国殡葬改革发展的不稳定性相对应,为了更好地推行火葬,20世纪50年代后期,国家内务部拨出专款,在人口密集、职工较多、群众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高的大众城市兴建火葬场,1965年7月,内务部颁发了《关于殡葬改革工作的意见》,提出在全国大力推行火葬、改革土葬,公墓要统一规划管理,尽可能设在荒山瘩地;将殡葬事宜同一管理等。这是我国在大中城市先全面推行殡葬改革的开始,也是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火葬的开始。随着火葬改革开展,1966年,内务部印发了民政司关于火葬场建筑及设备问题的座谈纪要。对于火葬场的新建和改造提出了几点建议,推动了当时火葬场建设的科学性。文革期间,开展了破四旧立四新、平坟毁碑的活动,殡仪馆、公墓被当作“四旧”破除,只剩下火葬场和骨灰寄存室,提供节简的殡葬服务。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初期。全国的火葬场由于承担了殡仪火葬综合服务的业务,在八十年代中全部更名为殡仪馆。据《民政统计历史资料汇编》(1993年版)统计,1979年我国有火葬场1608个,殡葬从业人员17753人、殡葬专用车辆2132辆,年火化102万具遗体。这标志着中国殡葬制度进入了以政府主导并带有强制性实施的火葬殡葬制度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殡仪馆等产权属于国家。因此这一时期可以称作殡葬制度的公有化时期。我国经过明清两个朝代积累的殡葬习俗,其最主要的特点是土葬。农村等经济不发达地区,依然延续着传统,因此该时期,殡葬制度仍然是政府主导,受计划经济时期的影响,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传统的殡葬设施基本都是由政府出资,民政部分拥有殡葬服务机构的经营权和管理权。

    总之,殡葬改革初期,由于传统观念的盛行,社会厚殡厚葬风气盛行,给民间造成了极大的财富损失,许多人因为丧事而变得倾家荡产,政府倡导火化,配置殡仪馆以及管理遗留公墓,亲力亲为,虽然政府有成本付出,但破除了封建陋习,极大了降低了民间丧事承办主体的殡葬活动交易成本。殡葬制度的社会成本呈现下降状态。殡葬改革通过法制确定下来之后,作为承担殡葬改革活动的殡葬机构开始面临高成本问题,因此开始创造自己的经济效益,此时,对于政府方面,对于火化的推进开始使用行政性命令加强,但由于寻租成本、维稳成本、生存成本的存在,使得整体的社会成本下降幅度并没有很大。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