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殡葬文化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外来文化的影响与新殡葬建筑的出现

来源:作者:sfjny.cn 日期:2022-10-20 浏览:

    随着封建帝制的瓦解和国门的打开,西方的墓葬制度也随之潜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影响并改变着中国传统的丧葬文化观念,新的丧葬建筑形式,如:公墓、火葬场、殡仪馆,也应运而生。

                         双凤纪念园,上海公墓

          335.JPG

    公墓的设立标志着我国近代殡葬业的开端。(此公墓与前所述的奴隶投制国家国王、地方诸侯,方国首领和王室贵族及其它奴隶主墓地不同。)我国公墓的发展受外来文化的影响,首现出现在城市。使用公墓的人多是有同一信仰的人群。而在广大村镇当中,传统的葬法仍是他们的选择,有的还在因袭族墓的形式。在广大乡村每个家庭有自己的“坟地”“坟山”,它埋葬着本家族祖祖辈辈的亡人。它没有什么规格和位置的规定和排列,但是它一般是以某一祖宗为中心向周围扩散分布,这种族墓地乡村至今仍保留着。近代公墓源于上海英租界,1844年,英商麦都恩组织一一公墓公司,购买今海关的一块地皮作为安葬外侨棺枢之地,后易地山东路287号建立公墓,时称“外国坟山”,又称“山东路公墓”。后来外国人又陆续开办外国公墓,其中著名有八仙桥公墓、静安寺公墓、虹桥公墓等。经过百余年的发展,直至解放,上海先后出现过100多家公墓,最著名的是万国公墓。它是30年代国民党政府开办的。这期间由中国人办的公墓由两所:一所是1926年建天主教息焉公墓,另一所中1936年创办的佛教公墓。

    现代意义的殡仪馆主要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例如:上海近代殡仪馆的开端是1924年,美国纽约中华凯斯柯特公司设“大礼行”办理殡葬,1925年改名为“万国殡仪馆”(外文名为Intonation Funeral Directors。于1953年被市民政局奉军管会命令接管。静安寺公墓的大门在南京西路,后门在延安中路,面积很大。解放后,于一九五四年迁出改为静安公园。静安寺火葬场(图3-7)建在公墓延安中路后门的一角。火葬场是一座教堂式建筑,设计新颖,火化炉的烟囱建在教堂西侧,像一座宗教式的塔楼,整个建筑浑然一体,使人看不出它是烟囱。火葬场的正门对着公墓雨道的尽头,雨道两侧种着几十棵高大的悬铃木,绿树成荫,疏香暗影,火葬场建筑为紫褐色,绰约隐藏于万绿丛中,显得十分典雅,谧静。火葬场的正门为拱形木质大门,大门上侧悬挂着二盏铁质四角亭式的风灯,于微风细雨中轻轻飘荡,仿佛将人的灵魂引入天堂。进入大门是一座深长,宽大的教堂式追悼厅,放着一排排木质长椅,两侧为二条隔弄。两边壁上为骨灰壁完,白色大理石贴面。用英文中的A, B, C, D等二十六字母区划。礼厅底部有一祭坛。墙后即为火化间,中有暗门相通。祭坛上放置灵床,床脚有轮,置在轨道上,用链条接连。追悼会结束,摇动链条,灵床即从暗门进入火化间,非常文明。

    1927年又将火化炉改建为煤气火化炉。使它成为一座机械化的火葬场。静安寺火葬场不仅是上海现代火葬场的先驱,也可以说是全国的第一家火葬场。可惜在“文革”中整幢建筑,连同煤气火化炉全被拆毁。否则它可成为一座殡葬文物,在原址上建立殡葬博览馆。


0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