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公墓太仓墓地双凤纪念园双凤古寺

殡葬文化

联系我们

双凤纪念园唯一官网,太仓双凤纪念园墓地接待中心
地址:江苏省太仓市双凤镇204国道凤北路
电话:0512-57789132
传真:0512-57789132
手机:18915656672
邮箱:2256913541@qq.com
QQ:2256913541
  • 礼孝并重思想对传统墓园景观的影响

    礼孝并重思想对传统墓园景观的影响

    2024-03-28

    礼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世代相承的主要形态,是历代圣君贤臣都将礼作为安邦定国、励精图治的主要手段,各个朝代通过礼仪定式与礼制规范塑造人们的行为与思想,家族讲究宗法礼制,君臣讲究跪拜礼。孝道是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德行为准则,《孝经》指出“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礼与孝是中国人一切行为的准绳。

  • 对墓地风水林的培护

    对墓地风水林的培护

    2024-03-28

    墓地风水林是古代人们深受风水思想的支配,在墓地周围予以保护的天然林木与人工栽培的林木。古人将祖宗坟墓置于具有良好风水环境的风水山和风水林中,并在祖宗坟墓四周依方位种植树木,作为该家族的风水树。受风水中宿命论的影响,在古人心目中,风水树的长势事关家族的盛衰荣辱,正所谓“木之茂者,神所洗。”长势良好的林木必有神仙庇佑,神树环绕祖坟四周,祖宗亡灵才得以安息,后世子孙方能兴旺发达。

  • 凝结生气的风水选址

    凝结生气的风水选址

    2024-03-28

    我国葬地的选址一直受风水理念的影响。著名史学家吕思勉先生曾经说过:“风水之始,避风及水而已。”古人在建造墓地的时候讲究风水选址,其实就是讲究阴宅所处的地理环境是否有利于遗骸的保存。

  • 自然环境观一一殡葬建筑的理想追求

    自然环境观一一殡葬建筑的理想追求

    2024-03-26

    在环境运动论之前,对于西方建筑的生态环境认识基本以适应自然、与自然和谐为主题,资源问题和环境污染并没有成为主要矛盾,其中工业革命以前由于生产力发展的约束,城市中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矛盾没有突显出来。受环境决定论和崇尚自然的影响,自然力对城市建筑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西方建筑的布局与空间都能形态反映出自然环境的特征,殡葬建筑也不例外,有所体现。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提高和城市迅速发展,导致城市生存环境的恶化,从危害人们生理健康和心理需求发展到整个社会矛盾,城市和建筑环境的改善迫切需要自然调节,自然对城市建筑的意义受到重新审视,真正意义的城市生态化过程才算开始。

  • 西方殡葬建筑生态伦理思想

    西方殡葬建筑生态伦理思想

    2024-03-26

    工业化、城市化伴随着人口流动和人口集中的空前频繁,旧有的以地缘和血缘构成的社会结构在发达地区基本瓦解,传统的以家族为单位的殡葬制度和殡葬建筑形式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发展的要求。在人口稠密的城市中,快节奏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大分工使人们不可能再像过去以地缘和血缘为纽带的封建社会那样一家一户办理丧事,过去以自宅作为临时葬祭场所被专业设施和空间所取代,并有专门的殡葬行业来协助死者家属进行殡葬活动。繁忙而剧烈的经济竞争不允许和鼓励社会过于醉心于殡葬活动,也使得殡葬建筑逐渐变为一种平常建筑。

  • 风水理论对殡葬建筑的影响与应用

    风水理论对殡葬建筑的影响与应用

    2024-03-26

    古人具有“灵魂不死、祖宗崇拜”等信仰观念,因此对“阴宅”的陵墓选址一直是古代风水理论中的重要部分,被认为是会影响后世后代福祸兴衰的重大问题。风水理论的数千年沉淀对当代中国甚至东南亚及海外华人社区的殡葬观念有着很深的影响。风水理论在汉代已相当流行,东汉以后已将墓地的好坏与生者的贫富贵贱联系起来。到了魏晋南北朝埋藏,墓地风水理论已形成系统的理论,出现了大量风水理论方面的著述,著名的如晋代郭璞的《葬书》中对风水作了如下解释:“葬者,乘生气也,经曰:气乘风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造风聚气,得水为止,……故谓之风水”。风水理论作为对“环境选择”的一门方术虽然流传数千年,对我国殡葬建筑有着深远的影响。

  • 儒家的生死观

    儒家的生死观

    2024-03-24

    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并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思想是由孔子所创立,儒家思想中的生死观也由孔子来奠基。但跟中国传统文化的其他学说相比,儒家对这个问题的直接关注不多。孔子的“未知生,焉知死”,表达出了儒家对生死问题的基本态度。孔子认为,人不懂生就不会懂得死,人活着的时候要搞懂活着的道理,搞懂人应该要怎么活着,而至于死,不必要管他,或者到死的时候再说,或者懂了生就会懂死。一个人如果能保存自己的本心、修养自己的善性,实现天道的要求,短命和长寿都无所谓,但一定要修养自己的道德和学问,这样就是安身立命了。因此,儒家认为,虽然人的生命有限,但其精神可以超越有限以达到永存而不朽。儒家的三不朽是让人努力奋斗,立德、立功、立言,进而扬名于后世。这种不朽只是精神上的,它只有社会、道德上的意义,而和自己个体的生死没有直接关系。

  • 原始社会的灵魂不灭观念

    原始社会的灵魂不灭观念

    2024-03-24

    中国人灵魂观念的主体认识,是灵魂不灭,灵魂永存。原始人们迷信人死以后肉体是会消失的,但灵魂却不会死亡,它变为“鬼”,就在另一个世界一一冥府中“生活”。在原始人的心目中,这个“鬼”不但像人一样有喜怒哀乐,也要吃穿住行,而且还具有某种超人的能力,能够对人进行监视和赏罚。

  • 伊斯兰教的生死观

    伊斯兰教的生死观

    2024-03-24

    伊斯兰教于公元9世纪末传入哈萨克草原,但是由于哈萨克人曾有过上述自己的信仰和宗教,所以伊斯兰教在哈萨克族中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17世纪初它才成为哈萨克人中占支配地位的宗教。

  • 风水学对现代墓园规划的影响

    风水学对现代墓园规划的影响

    2024-03-22

    风水是中国古人对生存及死后“栖息”环境条件的选择。理论核心是探究建筑的选址、择地、方位、规划布局和经营建设,强调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门通过注重人与自然整体关系的协调实现人类命运协调的学问。

  • 我国墓园的建设历史

    我国墓园的建设历史

    2024-03-22

    主要受到社会形态和政治体制的影响,我国几千年历史中墓地建设都是以皇陵建设为核心,平民墓地以私募的形式存在,因此,可以说我国传统上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墓园。直到19世纪,外国列强的入侵打开了长久以来封闭的国门,随之而来的西方思想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影响,1884年英国殖民者在上海建立了第一个公墓,目的是为了解决外侨去世后的归葬问题。

  • 西方墓园的形制演变

    西方墓园的形制演变

    2024-03-22

    西方国家最早的墓园形制为教堂墓地,在中世纪以后,十八世纪之前,逝者因受到宗教信仰和早期殡葬风俗影响,为获得神明的保护,大都选择在教堂或教区附近埋葬。不同的社区均设有举行葬礼的教堂,而墓地一般位于教堂附近,也有一些设在城市郊区。

咨询电话:0512-57789132